10年前,一批來自江蘇無錫紅豆集團的創業者來到柬埔寨西南部的西哈努克省,在毗鄰泰國灣的海邊荒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經濟特區。10年間,中柬攜手謀共贏,西港特區成樣板。

  【西港特區的發展,讓周邊村莊的“運輸業”紅紅火火】

  從柬埔寨首都金邊出發,沿4號公路一路向南行駛4個多小時,一條柬埔寨境內極為罕見的雙向四車道映入眼簾。這條以柬埔寨首相洪森命名的大道,是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的主干道——洪森大道。

  每天上下班高峰時期,這條路上的摩托車、面包車匯成的車流甚是壯觀。隨著入園企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周邊村民開始做起了運輸生意。大大小小的面包車停侯在西港特區的入口處,一到下班時便奔赴各個企業接送員工,“面的”后備箱也常常坐滿了人,滿載疾馳,很是拉風,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

   【開山劈地砥礪前行西港特區終成西哈努克省的“金飯碗”】

  從零起步,歷時10年,125家企業入園、170棟廠房建起、2.1萬人就業,西港特區不僅幫助當地突破發展瓶頸,也加速了柬埔寨的工業化進程,以“八方共贏”、造福百姓的方式續寫著中柬友誼的時代新篇章。作為中國商務部首批境外經貿合作區之一,西港特區是“一帶一路”節點上的重要經貿合作區,長期受到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在訪柬時都發表署名文章,高度肯定特區的建設成果,柬埔寨首相洪森先后四次親臨特區,一直將特區稱作自己的“親兒子”。

  作為中柬合作共贏的樣板,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由中國紅豆集團主導,聯合中柬企業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共同開發建設?,F任紅豆集團總裁助理、西港特區公司副董事長戴月娥,在沙盤旁向我們介紹了那段拓荒的歲月——特區土地分屬于柬埔寨300多個地主,初來時自己帶著先遣隊員,晚上住在西哈努克市,早晨坐著皮卡車到地塊上,反復與地主們核對地塊面積。頂著烈日,趟著荊棘,一尺一尺丈量、一家一家談判,每次都需要丈量三遍以上,當時沒有哪個人身上不掛彩。

  十年來,西港特區公司全體員工以開山劈地之勇砥礪前行,不斷加快發展步伐,將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塊投資熱土。中國開發區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也在這里成功復制。不遠處,園區培訓中心還為區內員工提供語言及技能培訓,一些員工甚至開著車帶著孩子來這里學習漢語。新設立的江蘇“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心也開始在這里服務入園企業。

  現任西港特區公司董事長陳堅剛介紹:“西港特區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根植當地,造福百姓。在柬埔寨,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對紅豆集團、西港特區都是相當尊重?!碑數匾恍┲匾顒?,常常邀請他們前去出席,并享受最高禮遇。

  采訪中,西哈努克省省長潤明也表示:“西港特區已成西哈努克省的‘金飯碗’,僅西港特區所在的波雷諾區就有70%的家庭在西港特區工作?!蔽鞲厶貐^的發展對當地人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工作機會變多、社會治安變好、基礎設施逐步完善。2017年,西哈努克省人均GDP達到了2010美金,位居柬埔寨全國第一!

  歐莎妮是西港特區附近默德朗鄉的村民,這個28歲的姑娘現在就職于西港特區內的一家中資公司,擔任翻譯,協助生產管理。得益于她較好的中文交流能力,歐莎妮現在每月可以拿到400美金(當地公務員工資在180美金左右)。而在進入特區工作之前,歐莎妮一直在家中幫父母養牛,收入低微。如今,她家不僅買了車,還蓋起了新房,一家人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事實上,除了直接拉動就業,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也帶動了當地商業、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從窮鄉到“寶地”,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正以實實在在的發展為當地人民構筑通向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

  【友誼花開西港特區正努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共贏工程】

  在西港特區公司的全力支持和積極配合下,江蘇省政府連續四年派出援外醫療隊到柬埔寨開展巡診活動,累計為當地6500多名患者贈醫施藥。在默德朗鄉小學,孩子們大多會說一些中文,看到中國友人,他們常常會用簡單的中文打招呼。孩子們在這里享受著無憂無慮的時光。

  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柬埔寨‘四角戰略’是高度吻合的。西港特區正乘勢而上,全力推動產業集聚化,招商國際化,未來將建成‘一城兩港三中心’,即柬埔寨新經濟中心、東南亞新物流中心、大湄公河次區域培訓交流中心,努力成為‘一帶一路’上的共贏工程、友誼工程?!?/span>

  來源:柬埔寨西哈努克東南亞報道組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王波、董馨蔚、李揚